← 科研问答

化学合成是什么意思?分为哪些类型?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9日
化学合成是化学领域的核心概念,指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简单、易得的起始物质(原料或反应物)转化为更复杂或更有价值的目标产物的过程,就像用乐高积木按照说明书搭建一个复杂模型一样。完整的化学合成过程通常包括原料选择、合成路线设计、反应条件控制(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反应时间)、产物分离与纯化,以及最终的分析与鉴定。其目的不仅在于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分子,还广泛应用于药物制造、材料科学、农业化学、日用化学品生产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例如,阿司匹林的合成通过水杨酸与乙酸酐的乙酰化反应,高效生产出止痛消炎药。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化学合成的理念延伸到生物制造,通过人工构建或优化微生物体系,实现某些化学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低成本、可持续生产,从而在医药、食品、材料等领域对传统化学合成形成补充甚至替代。总体来看,化学合成是一种精准构建分子的“分子工程”,既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现代工业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撑。

新闻图片

化学合成类型可以从反应机理、策略、规模和现代方法论四个维度分类。张新胜团队和田雅明团队的研究案例表明,现代合成不仅依赖传统化学反应类型(加成、氧化还原、取代等),更强调绿色化学、电化学、光化学及可持续工业应用,显示出传统合成方法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趋势。

化学合成分为哪些类型?

基于传统化学合成的类型分析

  1. 按反应机理分类
    这些是有机化学最基础的分类方法,关注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方式:

    • 取代反应:原子或基团互换。

      • 示例:甲烷氯化(张新胜团队虽然主要关注电化学,但在有机分子改性中可能涉及类似取代电化学反应)。

    • 加成反应:双键或三键加上新的基团。

      • 示例:田雅明团队的光化学偶联在油水界面上,可以视为特殊加成反应。

    • 消除反应:分子失去小分子形成不饱和键。

    • 重排反应:分子内部骨架或官能团迁移。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导致氧化态变化。

      • 示例:张新胜团队在电化学方法中,通过电解实现有机分子的氧化或还原。

  2. 按合成策略分类

    • 全合成:从简单原料合成复杂分子。

      • 示例:制备高纯电子化学品或复杂有机分子。

    • 半合成:以天然物为起点,通过化学修饰获得目标产物。

    • 不对称合成:生成单一手性异构体,保证药物活性。

    • 串联/多米诺反应:多步反应“一锅完成”,提高效率和原子经济性。

    • 固相合成:用于多肽或寡核苷酸的自动化合成。

    • 现代拓展

      • 张新胜团队的电化学绿色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电解合成,减少污染、节能安全。

      • 田雅明团队的水界面光化学合成:利用油-水界面及光化学反应,实现绿色高效药物分子修饰。

  3. 按规模与应用领域

    • 实验室合成:研究验证、探索反应机理。

      • 示例:田雅明团队在水界面光化学反应体系的实验验证。

    • 工业合成:大规模生产,注重成本、安全、环保。

      • 示例:张新胜团队的工业废盐电解合成乙醛酸、己二腈及电子级化学品。

  4. 现代方法论

    • 绿色合成:减少废物、提高原子经济性。

      • 示例:张新胜的电化学方法、田雅明的水作为溶剂的光化学反应。

    • 生物合成:利用酶或微生物。

    • 计算辅助合成:AI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路线。

化学合成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化学合成正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数据驱动化”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工智能与合成化学的深度融合

  • 趋势描述:AI技术正在从辅助工具转向核心研究推动力,覆盖逆向合成分析、反应产物预测、反应条件优化和新化学活性发现等多个环节。

  • 核心动力

    • 算法能力提升:深度神经网络(CNN、RNN、seq2seq)、随机森林和强化学习等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化学数据,并提供高精度预测。

    • 数据可用性增加:药物专利、大型商业数据库和自动提取文献的数据,使AI能够训练和验证模型。

  • 发展趋势

    • AI不再仅仅提供反应方案,而是可以预测反应产物的概率分布、优化反应条件,并辅助设计新的化学反应。

    • 强化学习和主动学习等方法正用于动态实验选择,实现实验与计算的闭环优化。

2. 逆向合成规划的智能化

  • 趋势描述:自动化逆向合成分析将越来越依赖于AI,取代传统的基于规则或经验的手动设计。

  • 技术方向

    • 相似性搜索与分子指纹:如Morgan指纹和Tanimoto指数,用于快速识别潜在的合成路径。

    • 深度学习模型:seq2seq和多尺度神经网络可捕捉分子全局特征,提升断裂路径预测的准确性。

    • 增量学习与动态更新:随着新反应数据的加入,AI模型能不断优化预测性能。

  • 趋势:未来逆向合成工具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处理未知分子和新反应规则,显著加快新分子合成路线设计。

3. 反应产物预测与反应条件优化

  • 趋势描述:从单变量经验优化转向多变量数据驱动的高效优化。

  • 核心技术

    • 深度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分子图编码反应物,快速预测主要产物。

    • 随机森林与统计学习:在高通量筛选数据下,预测反应产率和选择性。

    • 主动学习与贝叶斯优化:动态选择实验参数,以最少实验次数获得最优反应条件。

  • 发展趋势

    • 未来反应条件优化将更加依赖闭环自动化系统,实现高通量、快速反馈。

    • 模型将综合考虑溶剂、温度、催化剂等全局因素,提高预测可靠性。

4. 新化学活性的发现

  • 趋势描述:AI不仅能优化已知反应,还可引导发现未知或偶然化学反应。

  • 核心策略

    • 主动学习与无模型闭环系统:通过算法选择高不确定性实验,增加偶然发现的机会。

    • 随机性与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蚁群算法,可在化学空间中进行探索。

    • 自动化实验设备结合AI:机器人系统能进行大规模反应实验,提高发现效率。

  • 发展趋势

    • 化学发现将越来越多依赖算法引导的“有控制的偶然性”,加快新反应和新材料的研发。

    • AI与实验的协同将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新型化学研究模式。

5. 数据驱动与高质量知识库的重要性

  • 趋势描述:高质量、标准化、完整的数据是AI在化学中成功的基础。

  • 核心需求

    • 包括正向和负向实验结果。

    • 标准化反应条件、产率和反应路径数据。

    • 高通量实验结合文献、专利及商业数据库。

  • 发展趋势

    • 数据共享和开源化将促进AI方法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 数据驱动的化学研究模式将逐渐替代经验驱动模式。

6. 实验自动化与闭环智能平台

  • 趋势描述:实验室化学将与高通量机器人、流动化学系统和AI模型深度整合。

  • 特点

    • 自动执行实验、收集数据、更新模型。

    • 实现实验决策的实时反馈和迭代优化。

  • 发展趋势

    • 化学实验过程将越来越“数字化”,实验室直觉将与算法优化紧密结合。

    • 高通量闭环系统可能成为新药发现和材料开发的标准平台。

综合判断:未来发展趋势

  1. 智能化:AI将从辅助工具发展为合成化学不可或缺的决策支持系统。

  2. 自动化:逆向合成、产物预测和反应优化将实现闭环自动化。

  3. 数据驱动化:高质量、标准化、全面的数据将成为核心资源。

  4. 协作化:化学家与计算机科学家合作密切,AI与人工直觉互补。

  5. 探索新领域:主动学习、启发式算法和机器人实验将推动新反应和新材料的发现。

  6. 普及化与可解释性:模型可解释性和低数据依赖性将是AI广泛应用的关键。

相关文章

“拟议机制”不仅是解释反应如何发生的理论蓝图,更是推动科学探究的核心动力。它通过提出反应的详细微观路径——包括中间体的形成、键的断裂与生成顺序、催化剂的作用方式及立体化学结果等——为观察到的现象提供合理解释。
9月16日,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与康立泰药业有限公司、湘雅生物医药(湖州)有限公司、秦皇岛世纪明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戴河新区区域细胞制备中心”。
北京化工大学依托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在秦皇岛市逐步形成了从开发区到北戴河新区的深度布局。研究院于2014年在秦皇岛开发区揭牌成立,2016年获得独立法人资格,作为北京化工大学布局京津冀的唯一外设科研院所。
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北川进(Susumu Kitagawa)、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奥马尔·M·亚吉(Omar M. Yaghi),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发领域的杰出贡献。
河北秦皇岛卢龙经济开发区南区绿色化工园是秦皇岛市唯一通过省级认定的化工园区,也是当地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园区规划面积5.85平方公里,以绿色化工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日用化工、生物化工、特种化工。